微知識 ‧ 真健康|神經美學: 如何設計一個讓人放鬆、專注、充滿靈感的空間? (中文發音 / 中文字幕版) (太格AI報你知)
(閱讀時間:3分鐘)
什麼是神經美學?神經美學是一門結合神經科學、心理學與藝術設計的研究領域,探索人類如何透過大腦的感官系統感知美、並產生情緒、動機與健康上的反應。英國神經學家 Semir Zeki 在1990年代率先提出這個概念,並透過 fMRI 研究發現:當人們接觸藝術、音樂、空間或自然風景等『美的元素』時,大腦的獎賞系統──包括伏隔核、眶額皮質、杏仁核等區域──會明顯活化。這些區域與多巴胺、催產素等情緒調節物質相關,會帶來快樂、動機與穩定情緒的感受。
如何打造讓人放鬆的空間?
親自然設計與健康的關係
多項研究證實,室內若含有自然元素,如綠色植物、原木裝飾、水聲、自然光線,可顯著降低血壓、皮質醇濃度,甚至提升心率變異度(HRV)。這些指標都與身體放鬆、自主神經系統平衡有關,進而提升免疫力與睡眠品質。在醫療空間中也觀察到,病患若可看見戶外綠景或藝術作品,其恢復速度比僅對牆的房間快出 30%。
為大腦設計,也就是為健康設計
從神經科學角度來看,空間不只是載體,更是影響人類情緒與行為的『神經介面』。設計師、企業主、建築師若能善用神經美學的原理,在色彩、光線、材質與空間尺度上做出正確選擇,就能打造一個真正讓人放鬆、專注、充滿靈感的空間。這不只是對工作效能的投資,更是對人類健康與幸福感的關懷。
參考資料(可點擊連結)
• 神經美學與空間感知的關聯(M. Moser Associates):https://www.mmoser.com/ideas/transforming-the-work-experience-through-emotion-based-spaces/
• 高天花板如何促進抽象思考與創造力(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/Minnesota 大學):https://www.jstor.org/stable/10.1086/519146
• 自然光如何改善情緒與專注(PMC 系統性回顧):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6534344/
• 含自然元素的空間能顯著降低壓力與焦慮(ScienceDirect)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160412019336347
• 冷白光可提升工作情緒與警覺性(PMC/Cochrane Review):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6494162/
• 自然光如何影響工作場域的健康與福祉(Cornell大學 Alan Hedge教授/ WorkDesign報導):https://www.workdesign.com/2022/02/natural-light-has-the-biggest-impact-on-workers-wellbeing/
• 高挑空間激活與創意相關的大腦區域(Neurotectura 報導):https://neurotectura.com/2024/12/26/how-ceiling-height-influences-creativity-and-focus/
• 自然環境如何促進壓力恢復(PubMed 原始實驗 1984):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6143402/
• 空間結構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(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):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journals/human-neuroscience/articles/10.3389/fnhum.2011.00094/full
• 親自然設計有助減少思考疲勞與提升福祉(Psychology Today):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us/blog/the-art-effect/202207/redesigning-the-office-to-support-brain-heal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