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太格ESG

環境、社會與治理(ESG)已成為全球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框架與指標,企業透過落實ESG,積極管理減碳目標、能源效益、供應鏈採購政策以及公司治理制度,以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實踐企業社會責任(CSR)。ESG已不僅是現在流行的新趨勢,更是投資者、主管機關與消費者用以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

對企業而言,清楚理解ESG的意思及其內涵,將能更有效地在永續轉型的浪潮中取得競爭優勢,創造永續的價值。 


永續發展的由來


永續發展(Sustainable Development)的概念,最早可追溯至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(WCED)發表的《我們共同的未來》(Our Common Future)報告,又稱為布倫特蘭報告(Brundtland Report)。報告首次提出永續發展的定義:「滿足當代需求,而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」,強調環境、經濟及社會之間必須取得平衡與協調,為人類發展提供了新的全球性願景與行動框架,影響至今。


ESG是什麼意思?


ESG 的概念最初可追溯至 2004 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(UN Global Compact)所提出的倡議「Who Cares Wins」。在倡議中首次將環境(Environmental)、社會(Social)及治理(Governance)三大因素納入投資評估,鼓勵金融市場更積極關注企業的永續責任與表現,進一步推動全球金融與企業治理逐步向永續發展轉型。


什麼是SDGs?


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是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,做為全球各國至2030年的共同努力方向與承諾。這17個目標涵蓋經濟成長、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,包括消除貧窮、氣候行動、永續城市、負責任消費與生產等重要議題,旨在提供世界各國政府、企業與社會一個可具體落實的行動指引,達到永續且共融的未來。


ESG在台灣


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(金管會)積極推動 ESG 相關政策,規劃自2025年起,上市櫃公司及金融機構皆須強化 ESG 相關揭露與落實永續治理,包括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、強化 ESG 風險管理及資訊透明化。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永續倡議,以提升整體競爭力與品牌形象,進一步深化台灣企業的永續發展基礎,因應全球 ESG 投資趨勢。


Environmental 環境

衡量企業的永續表現,包括產品碳足跡、能源效益、製造、使用和使用後的廢棄物管理對環境的影響。


Social 社會

評估企業如何管理與員工、供應商、客戶及其運營所在社區在人權、在勞動與健康方面之關係。


Governance 治理

揭露企業如何運營和管治,包括管理層在企業治理的參與度、評估、內部控制以及績效指標。


在太格,我們致力於將ESG永續發展具體落實於業務中,透過提供符合國際認證標準的綠色減碳建材解決方案、落實永續供應鏈政策,以及推廣健康建築理念,從而協助客戶與社會共同邁向淨零碳排放的願景與目標。


太格協助落實以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指標: 


SDG指標3 - 良好健康與福祉:

透過推廣健康建築與健康建材的知識與觀念,透過WELL健康建築的科學依據和論述,優化各種室內環境品質,促進國民的身心健康與福祉。


SDG指標11 - 永續城市與社區:

提供綠色建材與低碳解決方案,協助打造安全、有韌性及可持續的城市環境;並投入WELL健康建築,以行動踏出健康的承諾。


SDG指標12 -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:採用具綠建材、隔音建材、國內外環境標章及產品生命週期透明的材料,推動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模式。


SDG指標13 - 氣候行動:透過減碳材料及永續供應鏈管理,協助降低建築產業的碳排放,以應對氣候變遷。